[转]年轻人的第一次,惨! ---其他人都关心你酷不酷,只有你妈才关心你装逼装得累不累。 作者: 邪恶海盗 时间: 2019-10-30,21:28 分类: 休闲吧 一天内看到两篇以"年轻人的第一..."为题的文章,不用点进去看内容就知道是某企业又推出什么新产品了,正感叹"年轻人"还有多个少"第一..."可以被消费的时候,搜到这篇文章,转载分享:年轻人的第一次,惨! ---其他人都关心你酷不酷,只有你妈才关心你装逼装得累不累。我朋友小宋之前买了他的第一台新冰箱,当时非常高兴。他选这个冰箱的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商场售货员妹子在介绍时讲了句“这是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”。当冰箱被送到家,小宋神圣地拆完包装、打开冰箱门之后,这位年轻朋友哭了,在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面前流下了年轻人的第一滴泪水。不仅冰箱门上贴着“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”标语,冰箱内部也贴满了“年轻人”专属鸡汤语录,诸如:你再不努力,这个世界就没出路了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你就是你自己 全世界都只是背景产品的全景图长这样:小宋吓得瑟瑟发抖甚至后退两步,心想这个冰箱他再也不敢打开第二次。因为不想在工作一天回到家当死宅、或者大半夜打开冰箱吃零食时,被这些迎面而来的正能量“咚”地一声撞倒在地。“我可能是个假的年轻人”,小宋讲。从年轻人的第一个手机,到年轻人的第一个暖宝宝;从年轻人的第一台无人机,到年轻人的第一次坠机;从年轻的第一个平衡车,到年轻人的第一次住院……年轻人……这么惨的?这让我想起来一个主打“青春小酒”的白酒品牌,江小白。价格便宜,擅长情感营销,喜欢将无数鸡汤型文案写在酒瓶身上。它的官方账号非常热衷于与网友互动,但网感中透出朴实、机灵里暗藏憨厚,宛如一名假装玩世不恭花花公子的理工科处男。甚至还会主动搜索跟自己名字相关的微博进行回复,比如在“江小白哪里好喝了?”底下评论:“喝酒,重要的是身边的人。”为了突出自己和中老年白酒的区别,江小白还号召年轻人们在调制鸡尾酒时把江小白当作基酒。可事实上呢,如果在三里屯的酒吧点江小白,怕是比去深夜食堂点碗老坛酸菜牛肉面还要尴尬。“年轻人”、“青春”、“轻奢”,这些词儿在广告文案中的真实含义,大概就是“穷人专属”。但商家们不好意思直接这么说。他们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产品简陋、不高级,所以拐弯抹角地设计出这么一套“年轻人”话语体系。类似地,还有直接给自己贴上“轻奢新主义”标签的爱奇艺会员。如果一个年轻人,开口说“我购买了价值XX元的爱奇艺会员,我很轻奢”,那他大概没有机会和《小时代》里“走了两步之后转身一脚,重重的踹在那扇价值19万的雕花木门上。他生气,是因为父母阻止他买一盒来自日本的299块的木糖醇口香糖”的Neil先生做朋友了。想想看,其实“年轻人的第一次”往往都很惨的。你小时候喝到的第一口酒,是你爹在饭桌上逗你喝一口,直到长大后,你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酒都难喝;你买来第一支便宜的眼线笔,画完眼线眨巴几下就立马晕了妆,你以为眼线笔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容易晕开的。商家们这种贴标签的路数,还有时候是为了给一件普通的事儿赋予意义,假装是专门为你(年轻人)准备的——就算他们的产品跟这些标签没半毛钱关系。比如在重庆的时候,我跟姐夫随便走进了一家老麻抄手店(相当于重庆人民的“沙县小吃”),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巨型横幅——“爱她,就带她吃老麻抄手。”我跟姐夫两个人面面相觑:嘻嘻,这12块钱一碗的爱,我还是不要了。商家眼中的“丧文化”,是在包装上写毒鸡汤,仿佛喝一口奶茶就能化身e时代弄潮儿;电影人眼中的“青春”,是一个个穿着校服、耳机里塞着《同桌的你》或《栀子花开》的小姑娘,迈着步子徐徐走进堕胎小巷。这让我想起来我妈,一名勤俭持家、视财如命的六旬老妇。国庆节回家,她看到我染的一头绿毛,还有左臂上的大文身,没打我、没骂我,甚至没质问我花了多少钱。只是简单地问了句,“你胳膊上整个这,疼不疼?”品品,其他人都关心你酷不酷,只有你妈才关心你装逼装得累不累。这才是为年轻人着想的正确姿势。 标签: none